在好莱坞养龙_分卷阅读91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91 (第1/2页)

    刚刚确定的主题曲,看起了剧情。



    萨米:……



    “这个故事开头看起来还不错。”



    大克里假装很专业地发表了下评价。



    “我比较喜欢舞台后头的那几个舞女。”



    小克里也轻松地开起了玩笑。



    气氛还挺放松。



    但很快,或者说连十分种都不到,剧情急转直下。



    这也是在所难免。



    故事以Hello乐队为原型。



    但Hello乐队实在称不上是什么顺风顺水的幸运乐队。



    克里兄弟的神色不约而同地随着剧情地向前推进,渐渐沉凝起来。



    一开始是有点儿疑惑和新奇,可当剧情开始慢慢展开后,他们却越来越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了。



    因为他们在影片中,看到了太多熟悉至极的人、事、物和情节了。



    坦率地讲,萨米不是在拍什么纪录片。



    因为在他看来,不管对外宣称多么真实的纪录片,本质都是演出来的。



    而且,很多时候,纪录片为了演得更真实,反而会更显得虚假和做作。



    从头到尾,他只是想借着Hello乐队的经历,去讲一个简单的、乃至无比俗套的故事,一个执着追梦的故事。



    这么一来,没有给自己设定什么框架。



    剧情上自然可以进行无限制的戏剧化发挥和挖掘。



    比如,乐队巡演为什么没赚到钱?



    因为钱都被公司拿走了。



    比如,唱片赚的钱为什么没给乐队?



    因为被公司骗走了。



    比如,为什么乐队的名声每况愈下?



    因为公司拿他们的歌曲给垃圾商品打广告。



    比如,乐队最后落魄、狼狈到那个地步时,公司做了什么?



    当然是让他们滚蛋!



    这种程度的发挥和挖掘……



    换成普通观众看,可能没什么感觉,顶多为这个乐队的倒霉经历哈哈一笑。



    可对于本就是搞音乐起家的克里兄弟来说,却有些坐立难安。



    他们莫名有了一种‘猝不及防地被人按倒在地,啪啪啪狂扇耳光’的狼狈感。



    比如,在影片临近结尾的时候,由于萨米对‘克里兄弟不付Hello乐队版权费’这件事耿耿于怀,所以,非常如实地拍摄了这一段:



    ——我们找Hello乐队买个版权,为他们拍一部纪录片吧?



    ——可以。



    ——那我现在去找他们谈谈,看看该付多少钱。



    ——等等,为什么要付他们钱?



    ——……



    ——为他们拍纪录片本来就是免费宣传了,我们帮他们宣传,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钱?



    等等!



    靠!!!



    这情节?



    你故意的吧?



    这是指着我们鼻子破口大骂吧!



    “这小矮子也太讨厌了!怎么什么都拍到电影里?”



    两兄弟不约而同地产生了这种念头。



    但同时,他们又忍不住地去回想了一下,却越想越糊涂:“怎么回事?影片里那些,我们真对Hello乐队做过吗?没有吧?呃,也许有?但那个好像是别家的乐队,不是Hello?是Hello乐队吗?没有吧……该死!我记不清了!”



    很显然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