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525 (第1/2页)
的最低限度几乎就已经是蜀地的中上等了,更何况秦军还是经过了战斗训练,行动间很有章法,这一点是蜀军远无法比拟的。 在那一场叛乱之后,蜀郡内几乎所有的擅兵指挥之人都被秦国斩杀,现在的蜀郡内部基本都是自己靠着记忆胡乱练练,这也是李冰入蜀后基本没有遇到为难的原因。 出来一看才知道,彼此之间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,差不多就是青铜对王者那么大的区别。 但是蜀地人民很想得开,他们作为被中原文明认定为蛮荒之地的“蛮族”所聚集而成的部落,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迎头追赶的感觉。 他们不怕需要追赶,就怕没有机会追赶。现在跟不上不代表以后更不上。 巴蜀之地养育出来的人,无论男女,骨子里都有一股子百折不挠的劲,就和广泛生长在他们土地上的竹子一样,看似细细长长极为孱弱,然纵有强风过境亦傲然挺立宁折不弯。平日里,他们深埋地下,但只要给了他们机会,便能一飞冲天。 来学习,然后超越。 这就是留在咸阳的蜀民的想法。 对此,嬴稷表示毫不在意,他甚至嗤笑着对来谏言的臣子道:“你可知我秦人,从泥里面爬出来到现在用了多久吗?” 他举出一只手来回一翻,“五百年。” “我秦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不是轻松走来的,万不至于连这点肚量都没有。”他嗤笑了一声,“寡人今天有这个胆量放开手让蜀人学习,你们难道没有这个胆量?” 大王,这不是胆量不胆量的问题啊,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? 然而,最近秦王威势愈甚,众臣子互相交换几个眼神,最后还是应了下来,然后很快转入下一个议题。 既然允许蜀国学子到秦国学习,那就必然要建设一个学习机构啊。 现在各国都建立了学宫,广纳天下读书人为自己的国家吸引人才,但是秦国没有。 这不仅仅是因为秦国一贯重武轻文,主要原因还在于秦国尚未有立国学说。 别的国家或多或少都有倾向,譬如齐国便是倾向于儒学或是道家学说,但秦国不一样,他们倾向于以法治国,但你要说是法家……也不全然,他们更多是倾向于哪个有用就用哪个的实用派。 秦国如今用人的标准就两个:一个是你有才能,不管是文武都行,有了功绩自然就有封赏;另一个就是你要懂得秦国法律,如此就能成为秦国的基层小吏,然后可以靠着政绩一步步向上爬。 但是,对于如今的诸子百家们来说,他们根本就摸不准秦国的节奏啊。加上秦国的铁血政策和大部分学说都是相背离的,秦国本身的文化底蕴又差,久而久之,自然也没有大家入秦进行学术研究。 ……不,有一个。 秦国现在有个荀子在。 荀子虽说是儒家学派的大家,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儒家,他的很多观点在嬴稷看来也是颇为认可的。 只是儒家思想里头有一些格外软弱的东西,是嬴稷所不喜的。 于是,嬴稷有一日就召了荀子入殿详谈。 双方足足辩了有半日,嬴稷输了。秦王年纪大了有些任性,虽然输了但是还是不承认,气哼哼地将人赶走了。荀卿施施然回到了住处,脸上是一如往日的淡然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